央行降准:市场分歧,利好还是利空?

央行降准:市场分歧,利好还是利空?

央行降准:市场分歧,利好还是利空?

这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“降准是必要的,就是主要针对的三农领域,包括基础设施、市政和产业园区等,虽然这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,但是目前市场的分歧还很大。”

“前几天国常会出来也说,人民银行近期和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定向降准操作,力度达到了预期目标,提振市场信心。”广州万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虽然央行降准,但央行是否会降准,短期内还需要看一下CPI的走势。

周小川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央行降准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,同时为了活跃市场情绪。其指出,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,当前货币政策保持适度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避免“大水漫灌”,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大局。同时,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,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增强经济发展韧性,继续坚持稳字当头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
李超认为,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,金融机构长期资金成本无忧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,降准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,一方面也可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压力。

降准后银行资金成本下降,降准的必要性下降,而且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在“宽信用”政策导向下,货币政策大概率在降低银行资金成本,但不会改变市场预期。

事实上,在央行自今年6月下旬降准之后,银行对于A股的关注度、流动性预期都有所下降,最新公布的7月信贷数据下滑,信贷增速下滑,7月人民币贷款增速下滑。

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,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景气,下行压力加大,三季度货币政策仍然“以我为主”,即宽货币政策实施必须适度。经济形势决定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向,增量的重点可能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、信贷增长、房地产市场和基建投资,更加注重定向宏观调控。

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银行的坏账损失难以消除,贷款的坏账损失难以避免。中国已经建立货币政策框架,跨周期调节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经被激活,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良好的状态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,银行间拆借利率下降,资金成本下降,表明货币政策效果已经显现。

从MLF的投放量和边际变化可以看出,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。进入三季度,商业银行对银行的表内质押和银行承兑汇票的规模明显增大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